“國家對教材工作的重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華中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馬敏7月20日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在遴選專家,未來將對大學、中學、小學教材進行編寫、指導。”
本月初成立的國家教材委員會系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由各領域資深專家和有關部門負責同誌組成。其主要職責是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研究審議教材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研究解決教材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有關教材工作,審查國家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制定,審查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首屆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中有13位來自高校,其中馬敏是湖北省唯一入選者。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教材的編寫和使用?馬敏表示,首先,教材是國家意誌的體現,建設什麽樣的教材和教材體系,深刻影響著國家人才培養,是國家事權。俄羅斯、日本等國家也都有教材統編和審查制度,尤其是對歷史、語文教材,審查十分嚴格,強調國家意誌的體現和貫徹。
其次,教材體現社會主流價值,也是實現中國夢、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目的的支撐。以往的教材中,多少會存在一些不嚴謹、不規範的做法。教材的統一使用和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成立,能對此做出相應調整,使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達到高度統一,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
義務教育段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實行統一編寫、統一審查,將在2019年實現全覆蓋。馬敏介紹,目前,八年級歷史教材已經通過審定。專家正在對八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審定,9月以前審完。下一步將成立高中教材編寫組,對高中教材進行編寫。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在遴選專家,成立語文、歷史、地理等10個科目的專家委員會,未來將深入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對大學、中學、小學教材進行編寫、指導。
翻看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江漢區航空路小學語文教師羅薇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拼音學習之前,先學習“天”“地”“人”等簡單的漢字。這些漢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大部分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對它們就比較熟悉了。這樣會讓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他們更容易愛上中國文字。從簡單的漢字過渡到拼音學習,孩子們容易有成就感,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學習。“對於沒上過幼小銜接班的‘零基礎’孩子來說,先認字再學拼音,在接受方面也不會有影響”。
統編教材每一篇課文後面,生字的田字格上會列出該字的筆順。羅薇認為,對小學生來說,一開始學寫字就應該按正確的筆順來寫。這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教他們懂規矩。有些孩子剛學寫字時“發倒筆”,到了小學高年級會有很多壞習慣,不論是寫字還是學習,都草草應付。
此外,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詩歌、故事。羅薇說,“親子閱讀”好處很多,這一要求也是首次出現在課本中。
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第一課《天地人》配的是一幅水墨畫。第三課學習的是生字“口”“耳”“目”,配的是京劇人物的卡通形象……像這樣帶有濃郁“中國風”的元素在教材中很常見。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裏有《姓氏歌》《人之初》等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課文,還有《小兔子乖乖》等中國孩子熟悉的童謠。統編教材中除了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了符合當今時代特點、有積極意義的內容。羅薇說,在學認字、學拼音的時候,孩子們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熏陶,感知其獨特魅力。
武漢市洪山中學七年級學生去年已使用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替代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法治”二字首次出現在義務教育段的課程名稱中。這本教材今年秋季開學將在全市使用。
洪山中學教師程繼紅介紹,該校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年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法治”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記得上學期末給學生們講解《生活需要法律》一課之前,有一名學生說不想聽——“我又不會去犯法,不需要懂法律”。程繼紅把課文中和自己搜集到的案例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學生聽。一節課後,這名學生明白過來,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道德、情感來協調,也需要法律來解決。
“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程繼紅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易沖動,對能做和不能做的事之間的界限很模糊。學法能讓他們明白這個邊界,也能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政治教研員範莉也表示,統編教材中,法律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初中生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強憲法意識,引導學生做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統編教材中,每一課都設置了“運用你的經驗”、課文正文、“探究與分享”“閱讀與感悟”“方法與技能”等板塊。在過去一年的教學中,程繼紅多次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板塊去表演、討論。“這些板塊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好接受,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了,學生們在課堂上比過去更加活躍”。
用統編教材上完七年級歷史課,武漢市洪山中學歷史教師楊蔚明感覺,初中課本的難度有所降低,刪減了一些歷史知識。“比如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內容,就從初中課本中刪除了,但在高中課本中會出現”。楊蔚明認為,這樣一來,歷史脈絡更明細,學生容易形成時空概念,能將更多零碎的歷史串起來。
七年級歷史統編教材上冊中,第十四課叫《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將“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些內容,在以往的課本中並沒有形成單獨一課。“古時的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這一課讓學生深入了解了新疆的歷史”。七年級歷史統編教材下冊第十八課中,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有一整頁介紹,以往的課本中這部分內容只有一段。此外,統編教材中會畫出每個朝代的疆域圖,圖中內容比以往更精細。楊蔚明曾要求學生們記背清朝疆域圖上的西北角、東北角等8個“角”。“我認為,統編教材的這些變化能讓學生有更明確的國家主權意識,明白哪些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楊蔚明說。
楊蔚明還發現,統編教材減少了對秦檜、文天祥等歷史人物的描述。“這體現了多民族大國家的觀念,體現了各民族的平等”。
已有 318 位網友參與,快來吐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