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之队精准计划团队
  • 专业研究北京赛车走势公式
  • 希望来这里的朋友都能学习到专业技巧

央行表态“无现金”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财经热点 北京赛车教程 2017-08-11 317 次浏览 0个评论

timg.jpg

    媒体报道称:“央行总行的态度是,对于市场推广行为不做干涉,但不应有不收现金的行为。”这样的监管才是正确的,鼓励任何新鲜事物出现的尝试、试错、容错机会,但对确实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及时纠正,纠偏的目的不是抵制,也不应该被过度解读,而应该是正确理解,并且对市场形成有效的正面警示效果。

    众所周知,货币的出现从贝壳到金银锭,后来还有铜钱、“袁大头”等等,再后来又出现了革命性的纸币,其实就是一种交易的凭证,以及可以流通借助的一种资质,那么各种货币的流行其实就是一种革命进步,科技进步的体现。对于现在出现的移动支付,甚至在未来会有更加人工智能的模式出现,比如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等或许都会成为可能,只要是便于流通,便于“交割”,那么什么方便和安全就使用什么,有什么不妥吗?其实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各种变革的出现,而不应该是抱残守缺。此外,那就是用户的选择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受强迫的,或者厚此薄彼,认定或者禁止某一种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当然,限制某一种模式的推广,甚至对一些并不见得违规的字眼都限制的话,就显得太不包容了。

    一度时间,有消息称央行约谈某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禁用“无现金”字眼的宣传,后来又有消息称:《央行总行澄清:并未书面通知要求删除无现金宣传字眼》,究竟哪个消息更可信?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反而是不好“澄清”了。不过相对而言,后者的说法或许更靠谱一些。毕竟如果连这点儿包容都没有的话,那么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改变或许都会被打上不同的“烙印”。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杜绝或者禁止的,不是对某一类支付模式的“取缔”,比如如果某营业场所禁止使用某一种支付模式,进而“歧视”不同的消费群体的话,倒是应该及时给予纠偏,甚至一定的约束或者处罚。对于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力应该还给用户本身,用户喜欢使用什么样的支付模式,是用户选择的自由。

    当今社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发展,很多新兴应用模式和场景的出现,都促成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全球都是领先的,网联的出现,其实也是在顺应一种发展的需求,进而进行有效的规范,并积极的参与到市场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中来,这是值得肯定的。而商户拒收现金毕竟是个桉,虽然应该引起警觉,但更应该做的是规范,而不是禁止,应该做好市场的监管和疏导。一种新兴模式的出现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在研究和规避风险的同时,更应该是接纳和勇于尝试。

    曾经,支付宝曾提出将推动我国在未来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8月1日至8日,支付宝宣布多个城市举办“无现金城市周”大规模营销活动;同时,微信支付也宣布开启“8·8无现金日”活动。为鼓励消费者在线下消费时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投入巨资,以鼓励金、代金券和返现红包等形式,引导消费者加大对无现金支付手段的选择。对于这种商业行为其实无可厚非,也是对移动支付的一种正当的推广,有必要过度解读吗?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用户为何会喜欢移动支付,为何也在逐渐接纳了无现金模式的流行?应该从深层次地研究,并且有针对性地迎合一种模式的切换,这才是发展的脉络。

    最近关于无现金日的宣传甚嚣尘上,几大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各种活动来促销,甚至点燃“无现金日”的宣传推广模式,进而不断地吸引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等模式来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应用,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们的监管应该关注的是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背后是不是存在着安全隐患,风险防控是不是做到位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是不是得到有效保障等等。这才是真正的为用户着想,为用户的资金安全着想,而不时简单地规避或者禁止一种模式的出现和使用。

    其实我们更应该正确理解的是,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将无现金作为主流支付方式,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二维码、NFC(近场支付)等各类支付工具的应用。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最后电子货币替代纸币成为货币或者一种“流通”模式,是目前能够预知的最终形态。

已有 317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