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7 與大家見面的時候,魅族還一同發布了一款名為 Flow 的耳機。憑借著三單元的配置和 599 元的售價,這款耳機在發燒友的圈子裏激起了層層浪花。
然而隨著 Flow 的上市,有消費者拆機後卻發現零售版的 Flow 采用的並非婁氏單元,而是億歐單元。這並非個例,據悉國內所有零售版均為該億歐單元,而送測 KOL 的 Flow 則為婁氏單元。
魅族發表聲明,誠如國內外 Flow 零售版存在差異,國外版為婁氏單元,而國內為億歐單元。兩款不同的單元在實驗室環境下測試,測量出的曲線是一樣的。而且他們在強調,本次是因為法規限制而沒有在國內使用婁氏單元。
這在業界,可能是一種很常見的規避手段。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這可是天大的一件事。要是真的沖著 Knowles 婁氏單元去的用戶,那這件事的影響還真夠大的。
但是,魅族 Flow 這個價格定位也比較「特別」。599 元的售價,將它框在了「希望手機耳機聽起來好一些」的用戶群體。處於這個價位的機器或者是用戶,可感知力可能並不是那麽高。有些機器,未必能夠聽出這種差異,也可能有些用戶未必能知道今天提到的單元混用是什麽回事。
所以,今天我們就趁著這個時間給大家簡單的說明一下,耳機單元中的這些圈圈鐵鐵到底是什麽回事?換了一個跑分成績一樣的單元,表現真的就一樣嗎?
常說什麽圈圈鐵鐵圈鐵,這些到底是什麽
這裏提到的單元,說的是耳機發聲單元。它是耳機的核心部件,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耳機的嗓子,有它耳機才能夠發聲。
基於發聲原理的差異,耳機單元大概能夠有動圈式、動鐵式、圈鐵式、靜電式、壓電式、動鐵式、氣動式、電磁式等數種形式。而在目前消費級市場中,用戶較為常見的應該是動圈式、動鐵式、圈鐵式和靜電容式。
動圈耳機是目前出場率最高的一種耳機。它原理跟普通揚聲器相近。據 Wikipedia 的解釋,處於永磁場中的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這就是動圈單元的發生原理,同時也是目前最為成熟的一種技術。所以,市面上流通量最大、款式最多的還是動圈耳機。
聲音風格方面,動圈耳機更偏向中低頻的表現,聲音聽起來會比較飽滿,低音的表現也會突出一點。
當然,這裏也是有特例的,如索尼推出的 MDR-EX1000 還有它們的監聽耳機 7500 系列,也都是突出中高頻表現的“非典型動圈”。
與動圈相比,動鐵耳機走得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動鐵式又稱平衡電樞式。它利用了電磁鐵產生交變磁場,振動部分是一個鐵片懸浮在電磁鐵前方,信號經過電磁鐵的時候會使電磁鐵磁場變化,從而使鐵片帶動振膜振動發聲。
動鐵的優點是失真小、靈敏度高、體積小,所以你會看到不少三動鐵甚至搭載四個動鐵單元的耳機。它的聲音會更加“冷”,主要突出的是中高頻表現力。很多人選擇動鐵耳機,就是為了仔細聽清音樂裏面的細節,如人的換氣聲、踩鑔發聲是的尾音等……
現在看來,動圈和動鐵單元是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東西。它們的側重點、特性是相對的,擅長的聲音也在不同的派別中。
但有人看中了這個差異,打算把他們的優勢都整合在一起,做成了圈鐵耳機。
圈鐵耳機是動圈動鐵混合驅動發聲的耳機。動鐵單元的優勢在於中高頻部分的演繹以及解析力表現,動圈單元在低頻的彈性方面更為寬松自然。兩者合理的組合在一起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多個單元在經過合理分頻後各司其職的負責相應的頻段,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聲音表現。
目前,有不少面向中高端用戶的耳機產品都用上了圈鐵結構。魅族這款 Flow,也是一款采用了“單動圈+單動鐵”結構的圈鐵耳機。設計者希望通過雙單元的互補,來提升耳機的整體表現。
確實,兩者結合後能夠讓耳機的聲音變得更為均衡。但這個表現到底有多大的提升,具體還是要看結構、調音、腔體等因素,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單元的表現力。這個也是本次事件中,最大的爭議點。
曲線一樣是一回事,聽起來一樣是另一回事
魅族在回應中表示,這次國內銷售版的 Flow 用的是億歐 E-Audio 為魅族定制的動鐵單元,而不是拆解測評中展示的婁氏單元。
這裏先不深究兩個單元的表現差異,也不去深究這次規避行為是否合理。普通消費者需要知道的,其實是:
魅族更換單元後,耳機的表現會不會有影響?單元的曲線一樣,那輸出的聽感能一樣嗎?
事實上,這個答案也很簡單。玩耳機的用戶們都知道:
客觀來說,不同品牌的單元即便曲線一樣,音色還是會有一定的差異的。
不同品牌的單元,在制作工藝、材料、設計上會有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就會產生“音色”的差異。
這就跟比不同的人發出不同的聲音是一個道理。
每個人的喉嚨構造、說話的習慣、嗓子運動都會用細微的差別,哪怕是兩個聲音很像的歌手,如陳奕迅、李榮浩以及 Mr. 樂隊的主唱布誌綸,他們三個人的聲音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仔細聽起來還是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就是中學物理中提到的音色差異。
既然知道有差異,那魅族強調的耳機曲線是什麽一回事呢?
耳機的測試曲線和手機跑分相類似,它都是基於一定條件下的測試結果。測試者會將耳機放到一個固定的環境當中,用相同的音源來測試耳機表現。最後,他們會將需要測試的數字、指標記錄下來,繪制出曲線。
既然是固定指標,那兩款耳機在相同環境、相同音源的狀態測試出來的結果相同,那意味這它們的單項能力是一致的。
這就好比兩個學習進度一樣的學生,去參加期末考試。他們做的是同一份問卷,然後同樣拿到的是 80 分。
這個成績只能夠代表,這兩個學生在這個知識區間內,掌握知識的程度是一樣的。他們兩個人中間錯了不一樣的題,回答的手法不一樣,這些是他們在特性上的差異。
單元測試也一樣,它們在實驗室結果下測試得出的成績,只能表明它們某些指標的表現力是一樣。這裏可能是高頻表現,也可能是總諧波失真等等的因素……
但聽感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除了有實驗室測試的東西,也還有實驗室會忽略的東西。當兩個單元有本質上差異時,即便兩者測試結果相同,出來的聲音也會不一樣。
“不一樣”是事實,但“能不能聽出來”得看情況
總的來說,音色是耳機單元的特性。
它就好比嗓子,每個人構造不一樣,說話的聲音自然也不一樣。單元換了,輸出來的聽感肯定也不一樣。這絕對就是事實了。
但每個人聽歌的情況不一樣,聽歌用的前端(手機、播放器等等)、音源、環境等元素也有變化,而且每個人耳朵的辨識度、評判標準也有差異。
這樣綜合下來,單元的差異到人耳朵接收後會有什麽變化,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討論。
而且,這還沒有“好與不好”的絕對標準。就好比 Hi-Fi 和 Hi-Res Audio 這些指標和認證,它僅僅是代表聲音在某些位置到達了特定的數值,並不是說有了這個才好聽。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之前需要認清楚這些標準背後的意義,而且還要好好鍛煉一下耳朵,這樣才能夠選出自己需要的東西。
就在發稿前,魅族已經對外發布了本次 Flow 單元混用事件的解決方案。
魅族將會停售並召回全數 Flow 耳機,並將會在一個月之後重新上線。重新上線後的 Flow 將會改用婁氏單元,價格維持不變。而本次需要召回的用戶,魅族會為他們加送 EP52 耳機。
已有 295 位網友參與,快來吐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