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我國第3艘航母已開始研制,或采用核動力。“第二艘國產航母設計基本敲定”的說法伴隨著互聯網一張據稱是位於武漢的“航母樓”最新進展的照片,近日引起軍迷的強烈關註。按照國內網絡媒體的分析,新一艘國產可能“艦島變高,噸位更大”。中國航母專家李傑10日在看了網傳的照片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根據現有信息來判斷,第二艘國產航母可能已完成初步設計,並進入研制階段。後續不排除上一艘尚未正式服役,而下一艘進入研發建造階段的可能。
對於網上有關武漢“航母樓”最新照片中出現的艦島新造型意味著坊間傳說的下一艘國產航母設計基本確定的說法,李傑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航母樓”是建造在陸地上,主要用來模擬航母甲板以上部位的設施。一般包括雷達、通信系統、武器設備,尤其是艦橋部位。它的重要作用就是檢測各種設施互相之間的兼容性。李傑表示,從航母樓的新造型來判斷,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初步設計應該已經完成,但隨著後續測試可能還會進行改進。
對於網上有關“艦島變高,噸位更大”的說法,李傑認為,根據目前網上流傳的圖片來看,艦島變得更高,但為了滿足艦島的多種基本功能體積不會太小,從這一點來判斷,這艘航母有可能仍會采用常規動力裝置。據介紹,一般來說艦島上設置有駕駛平臺,指揮人員戰位是固定的,常規動力航母還會在艦島安裝煙筒,因此艦島的體積都不會太小。但隨著核動力技術的成熟與完善,也不能排除第二艘國產航母采用核動力的可能性。
李傑認為,新的國產航母不會采用滑躍起飛方式,而是采用彈射起飛。至於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李傑更傾向於蒸汽彈射。“目前無法判斷是采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雖然中國已擁有電磁彈射相關技術,但真正工程化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來看,采用蒸汽彈射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此圖是否可以判斷下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呢?李傑表示,可能已完成初步設計,並進入研制階段。一般來說,建造新航母的規律是在前一艘航母快要交付之際才會啟動新航母研制。但這一情況在中國可能會出現例外,中國有兩個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廠,具備同時開工的能力,因此存在兩艘航母的研制出現重疊與交錯的可能性。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近日央行發布文件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9月11日起,外匯準備金率從20%調整。業內人士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此舉有利於降低遠期購匯成本。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防範宏觀金融風險,銀發文件對相關政策規範並調整。首先是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業務範圍為:1、境內金融機構開展的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具體包括:客戶遠期售匯業務;客戶買入或賣出期權業務,以及包含多個期權的期權組合業務;客戶在近端不交換本金、遠端換入外匯的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客戶遠期購入外匯的其它業務。
已有 288 位網友參與,快來吐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