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之隊精準計劃團隊
  • 專業研究KU娛樂城走勢公式
  • 希望來這裏的朋友都能學習到專業技巧

KU娛樂城的技巧和公式分析《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引熱評

新聞時評 KU娛樂城教程 2017-07-25 294 次瀏覽 0個評論

1.jpg

經常被外地朋友批評:北京人錢多裝逼不熱情。都到了同一個城市,幹嘛不一起聚聚?幾十年的交情,還不把我送到機場?事實上,北京人很難像外地人一樣熱情——來去接送,全程陪同,北京人真的很難做得到。

北京人很忙,忙到晚上11點,還在三環路上堵著;北京社交時間成本真的太高,高到從石景山去通州吃飯,還不如去天津來得快;北京真的太大,大到根本就不像一個城市。
北京到底有多大?它相當於2.5個上海,8.4個深圳,15個香港,21個紐約,27個首爾。2006年,張先生來北京,地鐵只有1號,2號,13號線,現在的北京地鐵到底有多少條線,不用百度還真記不住。10年前我坐著公交去找工作,拒絕去四環外的公司面試。現在,京東、騰訊、百度這些大公司都在五環外。
外地朋友來了北京,以為我們就很近了,實際上咱們不在同一個城市,咱們可能是在若幹個城市,它們是中國海澱,中國國貿,中國通州,中國石景山……如果以時間為尺度,通州人和石景山人談戀愛就算是異地戀,從北五環來趟亦莊就可以說是出差。
十年間,北京一直在控房控車控人口,但這塊大餅卻越攤越大,以至於西安的同學給我打電話,也說自己在北京,我問他在北京哪裏?他說:我在北京十三環。
北京是個腫瘤,沒有人能控制它的發展速度;北京是一條河流,沒人能劃清它的邊界。北京是一個信徒,只有雄安能將它超度。
北京的人情淡薄不只是針對外地朋友,對同處一城的北京朋友同樣適用。每次有外地同學來京,聚會時外地同學會說,你們在北京的應該經常聚吧?我說,你們一年來幾次北京,我們差不多就聚幾次。
在北京,交換過名片就算認識;一年能打幾個電話就算至交;如果還有人願意從城東跑到城西,和你吃一頓不談事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了;至於那些天天見面,天天聚在一起吃午飯的,只能是同事。
2
北京其實是外地人的北京。
如果要讓中國人評選一生中必去的城市,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北京。因為這裏是首都,這裏有天安門,有故宮,有長城,有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劇院。話劇歌劇傳統戲,相聲小品二人轉,不管你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食糧。但這些東西其實和北京的人沒多大關系。
走進北京各大劇院,十個人裏面有六個人是口音各異的外地人,還有三個是剛來北京,沒新鮮夠的文藝青年,最後剩下一個是坐在角落裏刷手機,熬時間的北京地陪。
來京11年,我去過11次長城,12次故宮,9次頤和園,20次鳥巢。我對這個城市牛逼的建築,悠久的歷史完全無感。登上長城,只會想起孟姜女,很難再升騰起世界奇跡的民族豪情;走進故宮,看到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空房子,還沒我老家的豬圈生動有趣。
很多人一提北京,首先想到的是故宮後海798,是有歷史有文化有高樓大廈。這些東西好不好?好!自豪不自豪?自豪!但這些東西不能當飯吃。北京人感受更深的是擁堵霧霾高房價,是出門不能動彈,在家不能呼吸。
3
北京是終歸是北京人的北京。
如果說北京還有那麽一點煙火味的話,那麽這煙火味屬於那些祖孫三代都居住在這個城市的老北京人。這煙火味是從老北京人的鳥籠子裏鉆出來的,是從晚飯後那氣定神閑的芭蕉扇裏扇出來的,是從出租車司機那傲慢的腔調裏扯出來的……
老北京人正在努力為這個城市保留一絲生活氣息,讓這個城市看起來,像是個人類居住的地方。
老北京人的這點生活氣息是從基因裏傳下來的,也是從屁股下面五套房子裏升騰起來的。當西城的金融白領沈浸在年終獎的亢奮中時,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當海澱的碼農們敲完一串代碼,看著奶茶的照片,幻想自己成為下一個劉強東的時候,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當朝陽的傳媒精英簽完一個大單,站在CBD落地窗前展望人生時,依舊會聽到南城土豪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
沒有五套房,你憑什麽氣定神閑?憑什麽感受生活氣息?憑什麽像北京大爺一樣逗鳥下棋,聽戲喝茶?
在北京,沒有祖產的移民一代,註定一輩子要困在房子裏。十幾年奮鬥買一套鳥籠子大小的首套房;再花十幾年奮鬥換一套大一點的二套房,如果發展得快,恭喜你,可以考慮學區房了。
好像有了學區房,孩子就可以上清華上北大,但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孩子依舊買不起房。那時候,孩子要麽跟我們一起擠在破舊的老房子裏,要麽從頭開始,奮鬥一套房。
4
2015年,電影《老炮兒》熱映,朋友圈裏有好多人吐槽電影裏六爺的北京味。我深有感觸。
來北京十多年,我拒絕去五棵松看首鋼,拒絕去工體看國安,因為沒有發自肺腑的熱愛,也學不會京腔國罵。但在北京久了,你會和老北京人達成某種和解。對他們有了更立體的了解,就沒法再把他們簡單地標簽化。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排外,我身邊就有很多友好的北京土著;也不是所有的北京年輕人都不求上進,坐享其成,大部分的北京年輕人和我們一樣勤奮。
你可以不喜歡《老炮兒》,不喜歡北京人的自大京罵吹牛逼,但你得尊重他們,就像尊重東北人戴金項鏈,尊重山東人吃大蔥一樣,這就是人家的文化和習性,不能入鄉隨俗,至少也得敬而遠之。
有一次打車去林萃路,怕師傅不認識路,我打開導航準備幫師傅找路。師傅說不用導航了,那地方我知道,30年前那裏是個面粉廠,十年前面粉廠拆了,建成了保障房。我說,你咋這麽清楚?師傅滿臉憂愁地說,那是我老家。
我從師傅的話裏能聽出一絲鄉愁和怨恨,北京對於新移民是站不住的遠方;對老北京人卻是回不去的故鄉。
我們這些外來人一邊吐槽北京,一邊懷念故鄉。事實上,我們的故鄉還回得去。它依舊存在,只是日益落敗,我們已經無法適應而已。但對於老北京人而言,他們的故鄉才是真的回不去了,他們的故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物理上的改變,我們還能找到爺爺當年的房子,但多數北京人,只能通過地球經緯度來尋找自己的故鄉。
有人說,是我們外地人建設了北京,沒有外地人北京人連早餐都吃不上;是因為大量的外來人口擡高了北京的房價,造就了北京的繁華。但是你想過沒有?老北京人也許並不需要這繁華,也不需要我們來擡高房價,他們和我們一樣,只需要一個說青水秀,車少人稀的故鄉。
5
今年,北京核心城區開始治理開墻打洞,越來越多的小商店、小飯店、小旅館被迫關門,越來越多低端行業的從業者被迫離開,這種脫衣服減肥的管理方式讓北京在高大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它離生活便利的宜居之都卻越來越遠,離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越來越遠。
那些追夢成功的人正在逃離,他們去了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美國西海岸。那些追夢無望的人也在逃離,他們退回到河北,東北和故鄉。
還剩下2000多萬人留在這個城市,假裝在生活。事實上,這座城市根本就沒有生活。這裏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北京現有常住人口2200萬,有北京戶口的估計有1400多萬。這次爭論,並不是針對所有北京戶口的,而是老北京,也就是祖輩傳下“五套房子”那些人。其實也是偏見,並非所有老北京都有好多套房。太太這兩天跟我念叨她的朋友家裏拆遷的事好多遍了,只能置換一套房,七大姑八大姨還都要插一腳,那姑娘每天早晨上班都先哭一鼻子。無論如何,這樣的老北京人數,據統計剛解放的時候有400萬,現在滿打滿算估計七八百萬吧。還有同樣數量的北京戶籍人士,像我這種,要麽幾十年前父母那一輩分配到北京的,要麽是自己奮鬥來的,很幸運這次沒在被懟之列。其實我們這些人也一樣會想,北京到底是誰的?

空談無益,還是從前幾天廣州一條消息說起:廣州將實行租售同權政策,擁有住房和租房的同等享受入學待遇。這個消息當時也是瞬間引爆了,雖然還只是廣州,但上海北京翹首以盼啊。期待很快也會推廣到所有一線城市。反對者認為將會推漲房租,更要命的是教育資源將不再按照戶籍來分配,而是給到任何出價高者——只要你付得起學區房的房租。

還記得發生在春天的爭吵和哭喊嗎?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居然買不起一套北京的學區房!以後應該不用哭喊了,你買不起沒關系,只要你租得起。未來政策往這方面調整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你只須等待。

這說明什麽?說明解決北京戶口問題的大方向:淡化北京戶籍制度,代之以經濟杠桿,只要你有本事,或者自信未來會有本事,你就可以逐步享有過往只有“北京人”才有資格享受的各種資源和便利。

具體來說,其實核心目標只有一個:教育資源不再以戶籍來分配,而是由支付能力再分配。至於北京戶籍的其他便利,醫療、社保、養老等等,只要解決了教育問題,這些都是容易解決的次要問題——誰讓我們中國人這麽在乎孩子的。

因此,“北京未來是誰的”,答案也就很明顯了:北京將是所有人的,但終歸屬於更有能力、更能奮鬥因而也更有錢的那些人。

這是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普遍趨勢啊!有野心肯奮鬥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家夥們,不斷湧入資源最集中機會最多收入最高的大都市,難道不是萬古不變的事情嗎?白居易的故事咱們就不講了,紐約倫敦什麽時候說過沒有戶口你不能來啊,否則人生奮鬥還有什麽意義?

如果不行,那一定是出了什麽問題,改變它難道不是必須的嗎?雖然我是北京人,享受戶籍帶來的種種便利,但我知道,這種不公平不合常理的事情,終究要改變的。

同時,“有五套房的老北京人”必然會在變革中受到沖擊。他們中間能力強肯奮鬥的也就罷了,倒是那些能力差些、運氣差些的,恐怕會被逐漸擠出城市核心。因為經濟杠桿取代戶籍便利,必然持續推高北京的生活成本,很大可能未來你還真的就住不起北京了,哪怕你手上握有祖傳房產。靠祖輩吃飯的老北京很可能就這樣被擠出被分流,為更野心勃勃對未來更自信的新人讓出位置。

或許,這就是未來十年二十年北京、上海、深圳將會持續發生的故事。沒什麽可以爭吵的,這是大趨勢,也是人類歷史上一直在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我們要讓它重新發生。


已有 294 位網友參與,快來吐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