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之隊精準計劃團隊
  • 專業研究KU娛樂城走勢公式
  • 希望來這裏的朋友都能學習到專業技巧

網絡生活-我們已經離不開網絡了

文學娛樂 KU娛樂城教程 2017-07-04 417 次瀏覽 0個評論

    這是一個網絡媒體時代,我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經離不開網絡了。網絡生活,也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感謝網絡!網絡真是功德無量。網絡可以省錢。有了網絡,我可以隨心所欲地下載圖片、音樂、電影和書籍,無需花費一筆來之不易的重金購買一張美術館或音樂會的門票了。網絡節約時間。“網上購物”使你不必實施每周例行的逛商場,還附帶消除了逛街帶來的腿腳酸軟。網絡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提供方便。電子郵件較之既笨拙又遲鈍的書信郵寄,真不知先進了多少倍。為寫作查資料,隨便“谷歌”、“百度”一下,一兩秒鐘之內,勝過了以往在圖書館裏沒日沒夜汗流浹背地憑記憶翻閱書籍。最近慶祝嶽父嶽母的“金婚”,照例要寫所謂“金婚賀辭”,可真讓人頭疼,可是輕輕一蹭鼠標,一大堆賀辭立即滾滾而來,幾乎把我淹沒。網絡提供海量的信息和最新的新聞,似乎實現了當初老子“不出戶,知天下”的夢想。我知道演員陳曉旭去世,詩人余地自殺,王皓獲得世界杯乒乓球賽的冠軍,……都是通過網絡。總之,網絡這個怪物簡直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網絡改變人的生活,也是勢所必然。網絡生活首先意味著自由的生活。網絡是一種原本不為人知的力量,如今已然普及,進入生活,所有上網的人都被賦予了這種力量,變得強大起來,可以隨心所欲。空間早已不再是障礙,時間也不妨壓縮甚至倒轉。譬如我可以提前半個月在網上預定火車票,將時間大幅度地壓縮,這在以前淩晨即起頂著寒風趕到火車站辛苦排隊購票的年代裏,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有事錯過了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的王皓與柳承敏那場精彩的奪冠賽,若在十年前,只有追悔莫及,徒嘆奈何,而現在,我可以消消停停地到網上搜尋相關視頻來欣賞,絲毫沒有什麽可遺憾的。網絡上什麽東西沒有啊!盡是供我們隨意支配和揮霍的資源。善於使用網絡資源,不亞於發現了一處金礦,掌控了千軍萬馬,令人儼然享有了“富翁”、“王者”般的自由。

    自由意味著力量的增強,也意味著個性的張揚。自由集中表現為言論自由,而個性的張揚,首先意味著表達。表達,以往多半是掌握話語權的人物所專有的一項特權,好似王室的徽章般稀有珍貴,而今有了網絡這一媒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能夠上網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個人見解,就某個熱門話題的討論插上一杠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縱然不評論時事,不議論明星,不參與討論,至少可以發表個人的生活感悟,寫一寫生活的雞毛蒜皮、心情的點點滴滴。反正網絡世界無窮無盡,不妨搞個博客,建立私人空間,在那裏自言自語,孤芳自賞。當然,也總會有人前來留言,發表評論,和你交流,分享你的心情,肯定你的存在。有了博客,人人皆可言說,人人都變得重要起來。於是,“網絡文學”和“博客寫作”一時泛濫成災,人們呼籲“博客寫作時代”的到來。的確,網絡提供了可能性,讓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盡情地嶄露人所固有的表達欲,創作“藝術”作品,從此不再是少數人的職業。我的日記,在網絡上可能擁有一個龐大的讀者群;我的攝影,可以發到網絡的某個攝影網站去;我的DV,可以通過網絡公諸於眾,博客之外還有“播客”。當表達的自由被網絡所促成之時,專門的作家和藝術家似乎不存在或不需要存在了。網絡使每個人都可能是藝術家。

    網絡還可以消解孤獨。個性總是與孤獨相始終。一旦你意識到了你的個性,你的與眾不同,你的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孤獨就不可避免地同時襲來。而在當今社會高度分工化的情況下,孤獨更是一種普遍彌漫的情緒。然而,只要你上網,隨便到各種論壇、貼吧去,再怎麽拙於交際,也總能結識幾個網友,與他們隨意聊聊,寂寞不再。無聊的時光也很快地在網聊中悄然滑過。網絡超越空間的障礙,真正實現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狀態。網友,乃是當前普遍存在的新型社會關系或人際關系。據我所知,原“真名論壇”、今“燕談社區”的網友們,常常互贈書籍,並時有聚會。由於網絡大量制造交往的機會,得遇知音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大地拓展了。往往,淺談導致深交,邂逅演為莫逆,而網戀遂成風尚。我的好幾位同學,都是因網戀而成婚的。

    自由,表達,個性,交友,戀愛,……都是構成人生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因素,這些關乎幸福的因素在網絡上,縱使不是唾手可得,獲取它們卻也絕非天大的難事,與現實比較,大約還是網絡容易得多。因此不妨說,網絡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有助於人的幸福。當我看到某些退休多年的老人,居然在網絡上流連忘返樂不思蜀時,我不能不感嘆:網絡真是人類的一個偉大發明,網絡生活實在趣味盎然魅力無窮。

    但與其同時,到網絡上尋覓幸福,好比走在懸崖上觀賞山色;在網絡上獲得的幸福,猶如懸崖邊上突出的一塊巖石。這巖石是搖搖欲墜還是堅不可摧,難以確定,不可捉摸。拿破侖有一名言:“崇高與可笑之間僅有一步之遙。”這句話用以形容網絡是如此的妥帖得體,竟似專門為它量身定做的。網絡是迷人的,也是可怕的;是可愛的,也是可恨的;是美好的,也是醜陋的或邪惡的。網絡值得感謝,也該當唾罵。網絡存在著無窮的隱患,比如喚起無限的欲望。一旦上網,我們的欲望便好似《水滸傳》中太尉洪信打開了封印,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頓時全部破封而出,一股腦兒望四面八方而去。既然網絡可以把以往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那麽,幾乎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了。

    直接出現在網絡上的,往往並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只是IP或ID而已。我們戴著面具,穿著馬甲,上了網絡。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條狗”。既然如此,網民們便未必一定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於是,放肆的話可以說,違心的話可以說,無恥的話也可以說。關鍵只在於“說”,而不在於“說什麽”;重心是欲望的發泄,而不是思想的交流。閥門放開了,只顧將水不斷噴湧而出,逞一時之快,不必考慮水流泛濫,將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以我觀察了將近一年的“百度貼吧·易中天吧”為例,簡直日日犬吠,不絕於耳。有攻擊詆毀易中天的,有罵攻擊詆毀易中天的,當然更多的是雙方互罵。可憐那易中天只是無意間一夜成名,不過在《百家講壇》就曹操和諸葛亮發表了點個人看法,竟在網絡上被網民如此蹂躪,仿佛只是任人踐踏的一塊草坪,並且貓兒狗兒都可以在這草地上屙屎拉尿。如說易中天“惟利是圖”、“心理陰暗”;說易中天是“小人”;說易中天“強奸歷史”、易中天《品三國》“荼毒時代”。當我了解到有些詞匯竟是出自一位文筆不錯的少女之口,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網絡竟然可以使人放縱和墮落到如此地步!有些言論盡管少有出口成臟的罵辭,但也放肆得可以,張揚個性變成了狂妄。動不動就有人揚言關於三國歷史的見解在易中天之上,要“PK易中天”。據說狂妄有兩種,即“有知的狂妄”和“無知的狂妄”;我在網絡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後者。古希臘人視為美德的克制消失了,良心不見了,上帝死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假如沒有上帝,我們什麽做不出來啊!

    前幾天剛剛在網上發現了一個特大新聞:“鄧曉芒坑師案”。2007年9月15日,有一名為“高原草根”的網民在天涯社區網站發表了一篇《武漢大學驚爆學術醜聞,無恥教授鄧曉芒學術不端坑蒙老師》的文章。後來一個網名“逢觀清”的人發表《鄧曉芒坑師案中的“小人”指數表》,文章開頭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庸眾總是渴望德高望重的人身敗名裂。”小文只想討論網絡及網絡生活,無意對此“案”置喙,發表看法。但是顯然,如今的網絡仿佛文革期間的大字報,是搞臭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的絕妙手段,也是滿足個人報復欲望的一股極為有效的強大力量。網絡確實增強了人的力量,但假如這力量完全掌握在“庸眾”手中,其性質與原子彈控制在瘋子手中,並無兩樣,兩者都足以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網絡之上,所謂“真實”或曰“真相”,也更加撲朔迷離了。人說網絡是一個“虛擬世界”,可以比擬於曹雪芹設想的“太虛幻境”,“假做真時真亦假,有為無處有還無”。既然連身份都是虛擬,那麽一切言說、觀點和感情的真實性自然也全都值得懷疑。網絡是一種力量,而要在網絡上發現真實,則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力量。真實就像埋在地底的煤礦,需要穿透一層又一層堅實的地層,深入地下數百米才能觸及。在網上生存,必須身披鐵盔猶如穿山甲,既用以保護自己,也用以穿透掩蓋真實的種種障礙。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一出生就現披堅執銳之相,而在網絡之上,神話竟是現實。當網絡上的海量信息將你陷於滅頂,一點點真實便好似一座海上島嶼。

    欲望各種各樣,有出名的欲望,報復的欲望,也有權力的欲望。這些欲望原本或許只是隱藏在心裏,有了網絡,便一一現形。那個作家濟濟高手如雲檔次頗高的真名論壇現在內部分裂了,分裂的原因,據說是由於專制。網上傳聞,建立這個網站的吳洪森把真名論壇視為自己的私人產物。有人打個比方,吳洪森蓋了一幢房子,邀朋友前來居住,朋友們紛紛出力裝修房子,搞得美輪美奐,有一天吳洪森外出,無意得知地震的消息,便把房子的產權重新收歸己有。而那些被驅逐出門的網友,只有另蓋樓房,於是有了燕談社區。我平日只是偶爾去真名論壇混混,不了解這件事情的內幕,也不知道這一傳聞的真假,對此事不欲評價,只是轉述一遍,借這個例子說理。網絡生活確實自由,但當這自由沒有了外在的約束和內在的自律,便會發展為壓制他人的自由來滿足自己的自由,而一旦自由被收歸個人,便演化為獨夫的自由。網絡生活中也有權力欲,也有專制,甚至比現實生活尤有過之。

    有兩種相反相成的奇特的欲望,通過網絡被無限放大了。一是暴露癖,二是窺視癖。木子美現象和芙蓉姐姐現象,都是暴露癖的網絡先例。前者暴露自己的心理,後者暴露自己的身體,其目的都是吸引眼球,呼喚關註。而木子美和芙蓉姐姐竟成為紅極一時的人物,則表明廣大網民的窺視癖是多麽的強烈。網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暴露者又是窺視者。網絡無限制,任何一個生存於網絡的人都可以任意暴露自己的隱私。網絡無隱私,任何一個生存於網絡的人,都有可能被偷窺,被曝光。網絡生活,不妨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但同時也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網絡生活最大的悖論在於,我們的本意是張揚自我,結果卻往往喪失自我。喪失自我的集中表現,便是人心浮躁,無法深思。網絡世界是一個浮光掠影的世界,因為總的來說,網絡是一個信息儲存庫。事實不等於價值,材料不等於思想,大量的信息萎縮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西方正典》的作者布魯姆說道:“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文字文化的顯著衰退期。我覺得這種發展難以逆轉。媒體大學(或許可以這麽說)的興起,既是我們衰落的癥候,也是我們進一步衰落的緣由。”我覺得確實如此,而“媒體大學”的研究生院,非網絡而莫屬。在網絡上瀏覽文章,遠不如手捧一部書籍,在上面寫寫畫畫來得愜意,來得紮實。令我深感奇怪的是,網上的文章總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便是認真讀完也很快就忘記了,只有復制下來打印出來的文字,閱讀才能深入人心。據說這也是大多數網民的體驗。電視讓人讀圖而非讀書,可能導致觀眾逐漸喪失思考能力,網絡則讓人掠過而非逗留,允許人可以不經思考隨便發言;電視制造白癡,網絡則使人瘋狂。一旦這種瘋狂被帶到現實生活中,生活的質量便被敗壞了。

    能否讓網絡歸網絡,現實歸現實,如耶穌所言“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我以為很難。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之間,決非如此涇渭分明,更不可能一刀兩斷。事實上,在我看來,網絡生活早已不是處於現實生活之外的彼岸世界了,它本身就已經融入現實生活,構成現實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我不大相信,一個在網絡上不會克制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自我克制了。同樣的道理,一個在網絡上無法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人,這只能說明他本來就缺乏思考能力。擴而充之,一個國家的網民素質差,這也只能說明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本來就差。

1.jpg

已有 417 位網友參與,快來吐槽:

發表評論